分析:邊界衝突致印中關係陷冰點 臺印關係受益升溫
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過去印度一直與臺灣保持距離,但近年臺印交流日益密切,莫迪政府對臺態度也發生明顯轉變,究其原因,應與中印邊境衝突以及莫迪就任總理前的「臺灣經驗」有關。
據報導,2016年蔡英文首次當選總統時,莫迪政府考慮到與中國的關係,沒有派出任何官方代表或議員出席就職典禮,但在短短4年後,蔡英文贏得連任,莫迪的態度卻發生轉變,並派遣2名議員透過線上視訊參加典禮。這2名議員捎來對蔡英文的祝賀,促使北京再度呼籲「國際社會」繼續遵守「一箇中國」政策。
又過了將近4年後的今天,臺灣與印度的非官方關係已進一步深化,而新德里與北京的關係仍未見改善。
●臺印經貿、文化、防務交流不斷擴大
透過多項進展,臺印關係可謂穩定深化。2021年臺印雙邊貿易額達到70億美元,是20年前的7倍。今年7月,臺灣設立相當於領事館的「駐孟買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是臺灣在印度設立的第3個館處。
此外,蘋果公司(Apple)供應商鴻海最近宣佈在印度投資16億美元,以將產線移出中國。新德里也鼓勵臺積電在印度設廠。
影》开百万进口车上班被逮!「宾士男」身份曝光下场惨了
除了貿易和投資,引進印度移工的協議也即將敲定。上月勞動部長許銘春宣佈正與印度洽籤移工合作備忘錄(MOU),但確切人數還不確定。
11月,教育部次長劉孟奇率團訪問印度多間大學,商討臺印教育合作,並鼓勵STEM領域(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學生來臺就學。
遗传密码
餐飲業招人 71歲嬤學習操作機器人
更讓北京跳腳的是,臺印接觸已擴大至防務領域。今年8月,3名退休的印度三軍司令赴臺出席「凱達格蘭論壇—2023印太安全對話」,還有消息稱他們與臺灣智庫「國防安全研究院」人員舉行閉門會議。印媒報導,此舉意味印度正加強與臺灣的非官方對話,並就如何因應臺海危機交換觀點。
●印中邊界衝突成兩國交惡轉捩點
至於印度與中國的關係,目前在臺工作的印度記者蘇旺(Suvam Pal)表示,兩國當前緊張關係源自2020年6月的印中邊界衝突。當時至少有20名印度軍人與4名中國軍人在衝突中喪生,此事也讓印度對中政策產生「翻天覆地的轉變」。
衝突爆發前的2年,印中關係可謂友好。莫迪2018年曾赴武漢會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習近平也在翌年回訪新德里。
蘇旺指出,邊界衝突發生後,「印度與臺灣在各個層級的接觸開始獲得鞏固,而且這種接觸每天都在持續」。也是在同一年,印度將其外交官員的中文訓練課程從中國完全轉移到臺灣。
一夜激战撞破了…26岁女「血猛滴2天」!医急缝警告:恐丧命
印度喜夫南達大學(Shiv Nadar University)學者鄭嘉賓(Jabin T. Jacob)認爲,新德里與臺北的關係進展有其道理,雙方除了「不斷增長的共同經濟利益」,還具有共通「政治或戰略利益」。
鄭嘉賓認爲,隨着臺灣企業爲追求「多元化」而遷離中國,中國又對印度邊境及臺灣加大施壓,印臺之間自然會有更多聯繫。
鬼医凤九 小说
你也中了吗?看看有钱人独有的3理财观念
泡影的魔术
他也指出,北京經常錯誤地認爲印度政策與美國相關或依賴美國。實際上,印度早在1950年就已正式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比美國早了近30年。
101个恋爱故事
你也中了吗?看看有钱人独有的3理财观念
1991年蘇聯解體後,印度推出「東望」(Look East)政策,積極地與鄰國建立經濟與戰略關係,以晉升爲區域大國,制衡中國日益擴張的影響力。1995年,臺灣、印度雙方同意在新德里及臺北互設代表機構。
ほむ会
●莫迪的「臺灣經驗」
實際上,早在近10年前就任總理之前,莫迪就曾有過多次與臺交流的經驗。早在1999年,莫迪曾以印度人民黨(Bharatiya Janata Party)秘書長身分訪臺;2011年,他以古茶拉底省(Gujarat)省長身分接待臺灣代表團;2012年,臺灣官員造訪古茶拉底省,參加全球招商會議。
莫迪於2014年首度宣誓就職總理時,時任臺灣駐新德里代表田中光也受邀參加就職典禮。
儘管如此,在2018年和2019年高調的「莫習會」之後,印度政府對臺灣的態度轉爲謹慎。莫迪在2019年第2度宣誓就職時,臺灣代表並未獲邀參加典禮。
直到2020年,印度和中國士兵在兩國邊境的拉達克(Ladakh)爆發衝突,一切都改變了。雙方於今年11月30日舉行的第28輪邊界會談仍無法取得突破或緩和緊張局勢。
大陆雾霾 洗肺游正夯
●臺印關係升溫
隨着印中關係急遽降溫,新德里也重新對臺北伸出橄欖枝,這顯然對臺灣有利。
去年8月,時任美國聯邦衆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臺後,印度呼籲北京在隨後的大規模軍演中保持「剋制」。此外,新德里官員也不再在各類聲明中提及一中政策。
觀察站/打詐國家隊無力 須面對三大問題
事實上,新德里自2010年起就拒絕重提一中政策,藉以反抗北京宣稱擁有印度東北部阿魯納查省(Arunachal Pradesh)的主權(中國稱「藏南地區」)。
2014年,時任印度外交部長史瓦拉吉(Sushma Swaraj)還告訴中國,「如果要印度同意『一箇中國』政策,中國也應支持『一個印度』政策」。
高市前进杜拜COP28吸取国际经验 洽谈城市净零人才培育计划
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國際關係教授潘特(Harsh Pant)說,雖然現在印度已在臺灣問題上擺脫了「一貫的沉默態度」,但其一中立場依然不太可能有所改變。
然而,外界相信,新德里與臺灣強化政治接觸的時機已經成熟。
現爲智庫「臺灣亞洲交流基金會」研究員的印度學者胡莎娜(Sana Hashmi)在近日的一篇評論文章中寫道,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趨緩,世界各國立法者訪臺的次數也明顯增加之際,印度因爲沒有派遣或鼓勵國會代表團訪問臺灣,成爲全球的一個「顯著例外」。
NBA/熱火單場80分刷主場新低 羅瑞:我的表現是災難
正如潘特所言,由於印度-太平洋區域的「現實不斷改變」,除非「志同道合的國家走在一起並共同努力,否則很難建立理想均勢,讓這些國家的利益和價值觀受到保護」。
T1聯盟/龍貓回來了!胡瓏貿第四節狂轟17分 海神痛擊獵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