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事不能賠的保單,就是一張廢紙!
作者| 貓妹
來源| 大貓好規劃
出事不能賠的保單,就是一張廢紙。
但很可惜,這樣的“廢紙”很多人還當寶貝一樣買回家了。
前兩天,有個拒賠事件,看了很讓人唏噓:
夫妻兩人在家取暖時,不幸煤氣中毒,妻子死亡,丈夫撿回一條命但是意識不清醒,陷入“植物人”狀態。
兩人之前買了保險。
家屬去申請理賠,結果是妻子拒賠,丈夫的懸而未決。
先說妻子,她投保的是XX福,就是終身壽險+重疾險,二者共用保額,保額5萬元,外加保費豁免和意外醫療保障。
對於意外事件導致的身故,保險公司是要賠的,但是保險公司卻查出死者投保時有高血壓性腦病、短暫性腦缺血發作,不符合投保條件,所以拒賠了。
後續,迫於輿論壓力,保險公司又給賠錢了。
這種理賠的騷操作,挺常見的。
不符合健康告知,合同無法生效,拒賠,本來是保險公司有理的事兒,結果一鬧,又給賠了。典型的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保險公司也沒落下好兒,賠錢不說,還被人罵。
最終這樣的事情,只會惡性循環。
但這件事情也暴露出一些問題,就是很多人,其實並不知道買保險其實有健康門檻,也不知道,怎麼花合理的錢買到儘量多的保障。
比如這位妻子,給自己買重疾險,肯定也是考慮到自己年齡大了,身體狀況已經不太好,擔心未來得大病,所以提前準備。
但買的保險保額卻只有5萬,顯然真得了大病是不夠用的。
一般這種情況,肯定是考慮到保費負擔重而犧牲了保額。
因爲她買的組合是終身壽險搭配重疾,大部分保費都用在了終身壽險上。
有病治病沒病存錢,其實是保險的最大的障眼法。
因爲看着是個兩全其美的保險,投保人不管怎麼都不虧,但實際上,保險公司一分錢都沒少收,在收費的時候,疾病保險的成本是單算的,一分都沒少交。
再看看丈夫的保單,他買的是意外險,遇到煤氣中毒這種意外事故剛好就在保障範圍內。
但問題是,這份意外險裡隱藏了很多bug。
貴。
貓妹數了半天,發現確實沒數錯,就是10萬的保額,保費卻要1570元。
雖然因意外傷害導致的身故、身體高度殘疾,可以獲得10倍保額的賠付,但就是100萬保額,也不值1570。
即便再加上什麼電梯事故20倍保額、重大自然災害30倍保額、航空意外50倍保額、軌道交通50倍保額、私家車/公務車20倍保額啥的,還是貴。
問題還是出在這又是個不出事兒返還的產品。
但最致命的,是不光貴,還有坑。
這份保險,只有高度殘疾保障。
雖然是兩字之差,但對殘疾程度的要求可是天上地下。
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行業標準),將人身保險傷殘程度劃分爲一至十級,最重爲第一級,最輕爲第十級。與人身保險傷殘程度等級相對應的保險金給付比例分爲十檔,傷殘程度第一級對應的保險金給付比例爲100%,傷殘程度第十級對應的保險金給付比例爲10%,每級相差10%。
如果是普通的殘疾保障,那麼10級到1級傷殘,都可以理賠;如果只有高度殘疾保障,那麼就必須達到1級傷殘的程度。
像這位丈夫,從視頻公佈的情況看符合神經系統方面的傷殘。
但想滿足1級傷殘,就要完全喪失以下六項基本活動:
(1)穿衣:自己能夠穿衣及脫衣;
(2)移動:自己從一個房間到另一個房間;
(3)行動:自己上下牀或上下輪椅;
(4)如廁:自己控制進行大小便;
(5)進食:自己從已準備好的碗或碟中取食物放入口中;
(6)洗澡:自己進行淋浴或盆浴。
說實話,挺難的,但凡某項功能恢復些了,比如能自己取食,那就達不到要求。
這時候,真的是對人性的考驗,到底要不要恢復,肯定是要的,但恢復了就沒保險金……哎。
買保險對不對?
肯定沒錯。
但買什麼樣保險很重要。
身體健康狀況不好,買醫療健康類保險要審慎,以免出事拒賠。
身體健康狀況不太好,可以選寬鬆的產品,普惠產品;即便不買醫療類保險,也可以買對健康基本沒要求的意外險,對健康要求很低的定壽險。
居酒屋酱油盖「毛茸茸」成霉菌培养场 水壶还长青苔 老板道歉了
買返還類保險,儘量不要選返還類的意外險,因爲保障缺腿太嚴重。
用保險存錢可以,但注意方式方法。
貓妹還是建議不要把保障和儲蓄混在一起,你可以單獨買,比如買專項的年金、教育金、壽險。儘量不要扯在一起,容易因爲A的毛病導致B的無法理賠。
就像一般情況的高血壓,不會影響到買終身壽,如果身故,保險公司不會也不敢拿這一條來卡的。
還是那句話,出事不能賠的保單,就是一張廢紙,甚至還不如廢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