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疊手機:到底是噱頭還是終結平板電腦的開始?

摺疊手機:到底是噱頭還是終結平板電腦的開始?

iPhone的誕生,移動領域的新一輪革命開啓,帶多點觸摸屏幕的智能手機開始普及千家萬戶,無人不知。不過,近年來智能手機的創新卻又顯得停滯不前,基本上處於維持最基本的漸進式升級狀態,無論是芯片、攝像頭還是屏幕的升級均是如此,只要相對上一年有所提升,無論提升是大是小,也會被廠家定義爲新一代智能手機的標準。

今年智能手機外觀上最大的變化和賣點自然是屏幕,18:9或19:9這類超寬屏比例的屏幕開始盛行,推動全面屏的革命。不過很顯然,智能手機在外觀上的真正變革已經停滯不前,因爲要說全面屏,你甚至可以追溯到2013年夏普推出的機子,五年過去了全面屏所面臨的問題現在纔開始着手解決,例如解決聽筒、前攝和指紋傳感器位置這些問題,可最終仍只是增加賣點而已。

全面屏並非變革,還要等可摺疊屏幕。

丹麦研究:小酌比完全不喝酒更有助降糖尿病风险

爲什麼這麼說呢?因爲相比傳統造型的機子,雖然全面屏的屏幕是更長了,可視面積也更廣了,但智能手機能做的事情依然是以娛樂性質爲主。真正涉及到文字處理、應急工作這類的輕量化場景,大多數情況下至少還是得通過平板電腦或2合1類型的筆記本電腦來完成,外觀變革面臨最大的問題之一還是在於屏幕大小限制,總不可能魯莽地設計一款12英寸屏幕的手機。

其實早在夏普推出全面屏手機的2013年,三星就已開始着手手機屏幕如何變大的問題,其中就包括“可摺疊屏幕”手機的研發。當時三星預計2015年可摺疊、可彎曲的手機就能問世,但2015年時三星再一次公佈Project Valley項目新線路圖時,卻表示在可摺疊屏幕在研發過程中技術上碰到了障礙,該項目的第一款機子Galaxy X還要再等等。直到最近,三星旗下Samsung Display部門才證實可摺疊屏技術要等到2019年方能成熟。

說實話,可摺疊手機目前面對的最大困難在於硬件,最基本的可彎曲的顯示屏至今未有量產的例子,因爲在量產之前所面臨的技術挑戰依然不小。三星的工程師曾表示,晶體管是顯示器架構中最薄弱的環節,負責爲單個像素供電的組件尚未足以抵禦頻繁摺疊。另外,現在的智能手機制造商還沒有真正破解材料科學,來製造出能夠反覆彎曲、摺疊的電極。

當然,可摺疊屏能否能承受長期苛刻使用只是一方面,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技術難點。例如說,顯示效果是否依然足夠出色,能不能達到常規手機顯示屏相同的顯示品質,包括色彩、色準、色域、對比度等。而品質的關鍵又必須談到成本的問題,此類屏幕的成品價格是否能達到一般消費者的預期?與此同時,即便可彎曲屏問題解決了,也並不意味着一定就能設計出可摺疊的手機,因爲每一款手機由數十乃至數百個組件組成,包括內存、儲存、電池、主板等關鍵組件,也需要具備類似的柔性能力。

作爲可摺疊屏研發的先行者,三星曾樂觀對外表態,聲稱接下來將會率先推出“單向”可摺疊屏幕的設備,可以“上至下”摺疊或“左至右”摺疊。在此之後還會再推出“雙向”可摺疊屏幕設備,既可上至下摺疊,同時也可“左至右”摺疊。可對於問世時間,三星總是表示“快了”,聲稱主要障礙只剩下過高的成本,認爲作爲一般設備使用的話根本無利可圖。

爱财娘子,踹掉跛脚王爷 小说

而三星的老鄉LG也曾表達過類似的觀點,聲稱打造一款可彎曲移動設備沒有太大壓力,技術並非高不可攀,只不過今天的成本過於昂貴了。不過,LG也還是談到了硬件難題,稱不只是可彎曲屏幕,還涉及到其他一些柔性原件,如電路和電池的成本。如此來看,無論是LG還是三星,一定都不希望推出的只是像中興Axon M那樣的可摺疊手機。

财联社10月1日电,美国众议院共和党人Matt Gaetz计划在本周提出罢免美国众议院议长麦卡锡的动议,并表示“没有人信任”众议院议长。

爲什麼要堅持做可摺疊手機?這有什麼好處嗎?

新技术赋能“智媒体” 2019网络媒体论坛技术分论坛成功举行

可摺疊手機是未來產物嗎?答案顯然不是,因爲可摺疊手機其實並不新鮮,最早的那些翻蓋機就是可摺疊類型的手機,只不過一邊是物理全鍵盤另一邊是屏幕,通過鉸鏈連接在一起,兩邊相互配設實現交互操作,最早的經典手機就是Nokia E90。在E90之後,不少翻蓋機都提供了兩塊屏幕,即內主屏和外副屏,外副屏主要用於顯示時間和通知等信息。

5月翘尾收官!佛山周成交再涨22%,土拍迎来久违溢价

然而,隨着iPhone引領的多點觸摸屏新機的潮流到來,雖然仍有提供觸摸屏的翻蓋機,但大量交互操作已經更集中於屏幕部門,因此物理鍵盤這部分漸漸被屏幕虛擬鍵盤所代替,從而處於淘汰的邊緣。雖然翻蓋類型的可摺疊手機沒有滅亡,現在市面上還有銷售,例如三星W系列,還有最近宣傳很多的中興Axon M,不過這些都不是理想中的可摺疊手機,Axon M也只是中興朝着“真”可摺疊手機方向的一次探索而已。

那麼,爲什麼現在又有那麼多手機制造商重新考慮摺疊手機了呢?還是那句話,科技在進步!主要是隨着硬件條件更加的成熟,更多製造商認爲一些理想中的概念可以更快來到現實,尤其是手握面板技術有得天獨厚優勢的廠商。所以,這些年整個科技行業幾乎都對摺疊設備有所憧憬,希望將科幻變成爲現實,包括谷歌、蘋果、微軟、三星、LG、聯想等等。

不少廠商都申請了大量相關專利,甚至有傳言說一些廠商很快即將發佈可摺疊的設備。例如,LG從2016年年底就傳出2018年可量產可摺疊屏,也有傳微軟正研發可摺疊的Surface移動設備。就最近3月底,還有消息稱蘋果一款可摺疊的設備預計最快將會在2020年正式推出。我們看過蘋果可摺疊設備的專利不少,甚至提到蘋果不僅嘗試了玻璃、纖維、鋁及塑料材料,而且不排除具備柔韌性及抗裂開外“納米碳管”技術。

再說到可摺疊手機有什麼好處的問題上來,相信很多人都會問這樣的疑問。目前各大手機廠商的專利和概念告訴我們,可摺疊手機的意義非凡。此類設備最大的優勢特點在於,設備在摺疊狀態時可保持常規的小尺寸智能手機的外形,因爲小體積便於攜帶,就像手機可放進口袋裡,而當處於展開狀態時,又能提供兩倍面積的大屏優勢,作用相當於平板電腦。

超品渔夫

簡單地說,有了可摺疊手機之後,用戶隨心所欲使用移動設備的夢更加現實了。有了這類受益於屏幕和外形設計優勢的設備,只要用戶願意,至少可以在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之間任意切換,享受“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兩者合二爲一的體驗。

當然,可摺疊手機需要的不能僅僅只是噱頭。

今天,智能手機越來越大,部分功能上也開始更接近與電腦,因此手機已經成爲大多數人主要的移動計算設備,在某些情況下甚至是“唯一”的計算設備。在這種情況下,文章開頭所說的文字處理、應急工作這類的輕量化場景就愈發成爲主要追求。所以,一款可摺疊手機的賣點不應該只是更大的可視面積,在展開時,應該能夠提供平板電腦乃至超輕薄或2合1筆記本電腦的優勢,滿足更加苛刻的移動計算場景。

不可否認,摺疊手機一旦問世,一定會成爲驚歎世界的熱門話題,但如果只是提供可摺疊屏幕的硬件,純粹爲了可摺疊而沒有任何摺疊之後的體驗,或利用摺疊屏的優勢,那麼摺疊屏除了新鮮感之外又有何意義呢?相信用戶對此會很快失去耐心,認爲這是噓頭產品。因爲消費者在移動設備上沒有得到想要的體驗,尤其是那些追求便攜輕量級辦公性能體驗的用戶,他們會認爲白花錢了。

所以,只希望那些已經計劃推出可摺疊手機的公司,不要只強調這是一款“可摺疊”的手機,功能和實際意義上的宣傳纔是重點,尤其是更加強大的移動計算體驗。不過,要滿足更苛刻的移動計算體驗,前提就必須從硬件和軟件兩方面考慮。

首先在硬件上,即便是輕量級辦公,對目前智能手機的處理性能也有較高的需求,芯片之後續航最爲關鍵,誰也不希望利用平板模式編輯照片或剪輯視頻到一半就沒電了,至於對更多外設的支持也應該是考慮事項。再者軟件,軟件必須是可摺疊手機最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爲體驗至上。摺疊或者展開的形態只是硬件上的變化,而軟件體驗上應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

时论广场》蓝白联合执政 激发支持者热情(何振盛)

總的來說,可摺疊手機應該往平板電腦或者2合1筆記本電腦體驗的方向前進。當然,這就要求軟硬必須結合,而且應用生態也應該配合,要求開發者適配。此外,可摺疊手機的配置選項應該足夠豐富,滿足不同的用戶需求,尤其是最高檔的硬件應足夠強大,因爲追求生產力的用戶可不滿足於簡單的手機功能和性能。

那麼,未來可摺疊手機將終結平板電腦了呢?

号称最美旅行车 标致308SW公布国内专利 飞机座舱+无框车门

目前手機的系統針對移動計算需求的優化一直在持續中,尤其是面向輕量級辦公方面。例如運行iOS平臺的iPad產品線,在配備強大硬件性能的同時,還引入了不少macOS上的元素,諸如提供Dock程序塢,支持從程序塢快速訪問常用app和文稿,支持通過分屏瀏覽模式和側拉功能進行多任務處理,還可以在不同app之間拖放圖片、文字和文件。

也就是說,當蘋果完成可摺疊手機設計時,利用iOS系統在iPhone和iPad模式之間的切換,就能輕易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而在蘋果之外,微軟應該是平板電腦輕量化辦公做的最好的巨頭,之前仍未放棄Windows Phone之前,就已經在手機上設計了功能強大的Continuum模式。如果微軟也完成了可摺疊手機的設計,當初需要連接大屏幕顯示器才能體驗PC的操作,將變成只要展開屏幕即可。

那Android陣營沒有動作嗎?其實原生平板系統就算Pixel C也不能提供完美體驗,更不用說所謂的PC模式了。今年暫時只有兩大手機制造商開始爲旗艦提供類似微軟Continuum模式的體驗,一個是三星,另一個是華爲,在原本爲手機設計系統的基礎上,提供PC與移動設備融合體驗的PC模式,連接大屏幕就能體驗充分結合兩者優勢的體驗,而這種體驗在可摺疊設備上,意味着也將能帶給用戶一種尋常的熟悉感。

如此來看,原生系統的情況下,可摺疊手機若處於平板模式,目前蘋果和微軟相對有優勢,更進一步說,在純粹的桌面式的計算場景中微軟更強。不過,當使用智能手機模式時,iOS和Android設備則更有優勢,更能滿足以用戶長期手持使用設備的需求。但不管怎麼樣,現階段無論哪一個陣營,或多說少已經具備或正在探索手機轉換大屏幕的體驗,這對未來可摺疊手機的問世有不小的助推作用。

這自然也就意味着,當摺疊設備問世時,如果硬件和軟件上都更滿足小屏切換大屏的體驗,純粹平板電腦的日子將越來越不好過,甚至終有一天會完全取代。不過,即便可摺疊手機軟可以配合硬件做得很好,不再是噱頭,但以下幾點,在初期仍然是可摺疊手機必須面對同時也是消費者一定會認真思考的問題:

-可摺疊手機打開後屏幕可以有多大?一款6英寸的智能手機,展開之後真的會是12英寸的平板嗎?因爲涉及到屏幕比例的問題,21:9的兩臺機子展開後或許會是21:18,接近於正方形,也可能會是更加誇張長方形的9:42,顯然趨於正方形的21:18或者16:18更合理,可這是用戶想要的更大化的可視面積了嗎?

-可摺疊手機是否會很厚重?中興那款最新的鉸鏈連接設計的Axon M,雙5.2英寸屏,厚度達到了12.1mm,重量更是來到了230g,放在今年從設計角度考慮確實是相對笨重的設備了。真正的可摺疊手機,又能做到多輕、多薄呢?相信沒有消費者希望這種類型設備比傳統手機厚重太多,否則設備大小就太像鼓起的錢包了,摸起來也會像老式的PDA。

-可摺疊手機的續航如何呢?可摺疊手機要做到輕薄續航就會是擔心的問題,按照常規非柔性新型電池的設計,也許只能在單獨一塊屏幕部分上安置,可Axon M那麼厚了也只能塞進3180mAh電池,真正的可摺疊手機能能塞多大呢?會有新型的柔性電池增加密度嗎?又能滿足雙屏幕下平板模式續航多久呢?有關續航的問題真的太多。

-可摺疊手機的售價會很貴嗎?毋庸置疑,可摺疊手機是一種將概念轉爲現實的設備,也就是利基產品,初期售價一定相當昂貴,而且在大量廠商真正有能力量產之前,由於技術壁壘造成的高成本,必然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導致成品維持較高的實際售價。不僅如此,還有可能因爲技術不成熟和成本高,有能力量產的廠商也不會規模化生產,或只在很小範圍內的市場進行銷售。

全新款丰田考斯特原创改装厂家明细报价

無論如何,“可摺疊”的技術仍處於未公開階段,相信大家所思考到的問題,廠商爲了將概念變爲現實也做了大量研究。但必須要說的是,每一家進行可摺疊設備研發的手機制造商都精神可畏,畢竟勇於開創智能手機的全新類別,而且新事物的誕生未必壞事,這對沉寂已久智能手機領域是一大好事,爲行業發展增加了新的方向,作爲消費者也同樣期望類似的新鮮玩意越來越多。

當然了,任何新事物的誕生都要會有過渡期,可能真正成熟、優質的可摺疊手機成品,估計還要相當長一段時間纔會出現,特別是等到普通消費者也能夠接受的價格實現之後,這一切才變得真正有意義。最後問問大家,可摺疊的手機真的有必要嗎?這類產品未來會取代平板電腦嗎?你對可摺疊手機的期待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