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有內資買盤當靠山 油價是最大風險
在這波新興市場資金外逃中,外資相對看好印度。(路透)
歷經長達1個多月的跌跌不休,擁有新興市場曝險金額超過1兆元臺幣的臺灣投資人都想問:新興市場股債匯市到底跌夠了沒?谷底反彈的機會是否已經到來?答案恐怕是有喜有悲。
7月13日,美國彭博社(Bloomberg)發佈1份針對20名投資機構、交易員與策略師的質化問卷,結果顯示有超過6成的受訪者認爲,新興市場匯市與股市的賣超還會持續,有半數的人認爲,新興市場債市應該已到谷底。在亞洲的部分,市場人士對亞洲債市和匯市仍持悲觀,認爲新興歐洲較有表現空間,不過卻是最看好亞股,票選前3名看好的市場分別爲印度、東歐、韓國,對於阿根廷、巴西、印尼、中國股市仍持悲觀。
爲什麼華爾街人士首選印度?數字會說話,儘管上半年印度NIFTY指數一度自高點回跌近1成,但在3月下旬落底後又一路震盪向上,至7月中已創史上高點,今年以來指數漲幅達7.28%,顯示在美元強勢和中美貿易戰效應衝擊後,新興市場國家走向個別表現,體質強健者已獲市場資金回補。
經濟體質強健 指數創新高
富邦投信量化及指數投資部副總經理廖崇文指出,印度內資在這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隨着印度總理莫迪改革深入人心,普遍看好明年再度勝選,預期今年將推出更多農村經濟政策,加上世界銀行最新公佈的2017年全球GDP(國內生產毛額)排名,印度已超越法國成爲全球第6大經濟體,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報告亦預估印度2018年GDP成長可達7.4%,顯見經濟動能無虞。
宏利環球印度股票基金海外顧問宏利資產管理(香港)也指出,儘管印度股市在6月中美貿易戰開打之際出現修正,但印度對這2國的出口倚賴度相對較低,此外,影響印度實體經濟最重要的因素—雨量,目前的預估降雨量數字也尚無致災之虞,因此對印度內需市場保持樂觀。…【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財訊雙週刊》】
延伸閱讀: